木鱼桥

丽江印象

五月底和我老婆去了一趟丽江,以及周边的梅里雪山和泸沽湖。我们运气不错,该看的美景都看到了(也顺便感谢越野者阿明和几位一起走的朋友)。蜿蜒曲折的滇藏线,绵延壮丽的日落金山,绚烂美丽的泸沽湖日出,以及婉约动人的丽江清晨,都让我念念不忘。其他的诸如虎跳峡的雄奇陡峭,松赞林寺的金碧辉煌,茶马古道的风尘仆仆以及永明冰川上覆盖的厚厚山灰等等等等不一一细说了,印象深刻。穷山恶水造就了当地的人们,也造就了如此景色。

一群群幻想休闲的游客在丽江来去匆匆,他们踏着富有节奏感的纳西鼓点,一遍遍用双脚丈量着这座古城的一切。商铺的老板们,都在努力“招呼”游客们光顾他们的生意,连街边卖水果的小贩们都很焦急,一遍一遍地推销着据说是自家的桃子和葡萄。每个人都在穿街走巷,每个人都在讨价还价,每个人都在摆姿势拍照,每个人都在吃酸奶,每个人都在邮寄明信片和鲜花饼,每个人都在泡酒吧。当然,每个人都住在客栈里,每个人都沐浴着春夏之交,温暖炫目的阳光。

外来的游客不断地冲刷着大研古镇,把早已光亮的路面磨得更光更滑,早已把茶马交易冲刷成似是而非的民族服装,打击乐,小吃和酒吧,也早已把原住民们冲到了古镇外。出现在古镇内的纳西族人,除了卖水果的小摊贩,其他多半都散布在古城,兜揽散客。在这里,悠闲晒太阳的只有懒洋洋的宠物狗们。有人为它们梳理毛发,为它们洗澡,喂它们食物,陪它们玩,甚至直接给它们钱。人类心甘情愿,它们心安理得,偶尔互相吠一吠,也只是为了发泄一下多余的精力,然后继续悠闲地等待人类的服务,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客人心甘情愿,主人心安理得这才是常态。与此相对照的,则是“古城维护费”。哪有主人逼迫客人交进门费的?只有土匪才会拦路抢劫。从梅里回来快到丽江的路上,我们的车就遇到了这样的土匪。导游无奈地说了句“哪里都有地头蛇”,乖乖的让他们上车检查。为了让他们自己心安一点,据说每张古城维护费收据,都能参加一年两次的抽奖。如此心虚,哪有半点主人的气度?再对照当年纳西族的土司,为了方便茶马交易,故意把古城设计成了四通八达没有城墙的样子。当年的宽厚自信,照射出现在的当权者比马尿还要骚气。

相比较起来,泸沽湖边的摩梭族人更像主人。他们会委婉地劝你不要把脚伸到神圣的泸沽湖里去;他们会夸奖划桨划得好的游客;谈好的交易没能继续他们也不着恼,只会笑着说没关系;甜品店的主人把酸奶拿给我们之后,自顾自进里屋聊天去了,直到要结帐了才不情不愿地出来收钱。

连头带尾总共十天的行程,要看遍当地的风俗人情当然是痴人说梦。连经过的民族,也才知道纳西族,藏族,彝族和摩梭族。大部分的行程都在路上车上,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但总体上看起来当地人民很友好,各民族和谐。另有几个小细节,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1. 在去香格里拉(藏区)的路上,不让拍照的军人用机器扫描了所有中国人的证件;我老婆的新加坡护照,他只是瞄了一眼;

2. 松赞林寺主殿上居然挂着云南省统战部的牌匾;

3. 只要扫描身份证,藏区的酒店可以看到每个游客的很多资料;

4. 去负责接待游客的藏民家,在释迦摩尼神龛旁挂了红太阳的画像;

5. 最后一个跟前几个不一样,在松赞林寺的偏殿里,供奉着现任达赖的画像。

2014年06月2日 Posted by | 自由, Life, Travel, 宗教, 政治, 个人, 中国 | 留下评论

余杰去国及其他

余杰去国,摩罗转身,孔和尚背靠朝鲜骂香港。摩罗转身让人心痛,孔和尚则已成笑柄。曾经的北大三杰,只有余杰,顺着当年的方向,一路走下来,直到流亡他乡。余杰在他的《火与冰》中写道:

流亡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维度,一个独特的话语形式以至一种人的生存方式或临界状态。流亡者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他是最容易受到伤害,却又最不容易被伤害所摧毁的人。

不幸他一语成谶。但他的不幸是我们国家的幸运,当然更是北大的幸运。虽然这幸运首先是建立在耻辱上的:逼迫自己的公民流亡海外,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一件光彩的事情,这样的国家无论如何也与伟大无关。“活埋”成了网络流行词,国家机器如此赤裸裸地威胁恐吓,更是耻辱中的耻辱。

性格决定命运,当然是在有选择的基础上。余杰至少有流亡的选择(“所有选择都是被选择”,这句话放在建国以后的中国,非常贴切),从这点来说,当今中国起码比“黑五类”时期的中国好的多了。不过,忏悔反思的缺席,让这点进步犹如风中的小舟,很容易就会倾覆。

余杰以基督徒的身份,一路走到了现在的状态,这点既让人欣慰也让人惋惜。基督教给了余杰温暖和力量,是中国追求自由和希望的一股蓬勃的力量。但同时余杰却给人一种自身内心不够强大的感觉。在这点上,余杰逊于刘晓波和流亡在外的高尔泰和李颉等人。余杰自己在《火与冰》的开头写到:

朋友警告我:你的思想太偏激,要是生活在中世纪宗教裁判所的年代里,你一定会被捆在火堆上烧死。

我笑着回答朋友:你也太高估我了。那时,我大概已经堕落成为一名虔诚的教徒。

用“高估”来形容自己,余杰很有自知之明,但也体现性格中的软弱之处,为走上信基督的道路,做了一些铺垫。当年的余杰可以用“堕落”来形容教徒,不知他现在看到这句话该做如何想。

(不过这上面有句话:“流亡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维度,一个独特的话语形式以至一种人的生存方式或临界状态。”是不是余杰写的,现在我存疑。因为我查到刘小枫也写过一句一模一样的句子。从年代来看,原作者多半是刘小枫)

2012年02月7日 Posted by | 宗教, 政治, 个人, 中国 | 留下评论

天下兴亡,匹夫无责

这一段时间看李劼的《中国文化冷风景》,没多少心得,远不如当初看他的《二十世纪中国人的精神光谱》那么兴奋。但还是知道了不少新东西。我主要感兴趣的在于他所谈到的殷周之交历史的考证和评论,让我对我们华夏的历史多了不少期待,也让我对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有了些兴趣。作者本人,是个少见的自在人。没有王小波那么俏皮和有趣,却比他有更深更广的知识背景。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追求自由,彰显存在的意义。

本来没有打算写点什么,所以有一搭没一搭地在facebook上留点记号。不料Pauline对里面的一句话表示了兴趣。

“就语言具有天然的撒谎本性而言,任何布有关道的言说,都是一场​语言的冒险。”

其实这句话与平常我们所提到的“布道会”不是一回事。通常教会的“布道会”,我觉得说成是“分享见证会”会更贴切一些,布道本身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而这很小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圣经经文。对于基督徒来说,上面那句话对经文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我对于任何面向大众的讲演都有无法遏制的警惕和怀疑,其中包括通常的“布道会”,这包含了对语言冒险的警惕,也包含了对人性的警惕。

再后面一点,我又贴了一段文字,加了一点自己的评论。

“中国人总是把枭雄流氓奉为英雄,鼎礼膜拜。”…“一部中国历史​,成了胜利了的枭雄流氓史。”
今天到此为止了,反正讲中国的好书,不是让人愤怒,就是让人因无​奈而低沉。

我们的历史是成王败寇的历史,所熟悉的不是所谓运筹帷幄,就是斧声烛影。胜利者就算不是最流氓的,但肯定不会是个称得上英雄的人物。纣王与周文王,刘邦与项羽,老毛与老蒋都是很好的例子。那天看到半夜,心灰意冷涌上心头,倒头睡觉去了。结果第二天的半夜,魏世博给我贴了一段回复,如下:

“我们的文化不​能说不优秀,但缺少真道。不可谓不源远,但夹杂太多污秽​。在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有意无意的文化阉割以及信心崩溃之​后。我们几乎快成了一个没有“文化”,没有“信仰“,也​几乎没有道德标准的国度了。“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黑夜已深,白昼将至“ 奉主的名,起来呐喊吧!!!”

若说从孔子往下,我们的文化还真谈不上优秀。2000多年处于一个挣扎求存的泥潭,谈得上什么优秀?我们为人类的现代文明贡献了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倒是那些偶尔跳出儒家条条框框的洒脱文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好诗歌,但也仅此而已。不过我对此没有药方,不知道何为“真道”。

我们的文化阉割,是自觉和主动的,起码在共产党治下是如此。所以用“有意无意”来形容,实在是过于厚道了。再加上150多年来的耻感和自卑感,我们既没有走“复古”,也没有走“全盘西化”,却走了一条斯大林主义和中国式流氓相结合的疯狂之路。此路不通后才回头走资本主义道路,到现在还不敢光明正大的说。要说我们“没有信仰”那还是高看了我们自己,其实是人格分裂,言行不一,哪里谈得上信仰?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媒体对国人的要求很高,而社会的现实却告诉我们最好不要有任何道德。一方面是公开教育和媒体强调耻辱感自卑感和虚化的自豪感,另一方面是每个看清现实的人那深入骨髓的自私,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所谓精英。所以李颉才会在书中愤慨:死于六四的,没有文化精英,没有政治精英,甚至没有学生精英,只有普通的无名无姓的学生和人民。我们也不用跟上古先贤们相比,只跟清末的六君子比一比,跟“引刀成一快”时候的汪精卫夫妻比一比,哪怕跟共产党的李大钊,陈独秀和瞿秋白比一比,今日的中国精英,实在是羞于见人的。难怪黄章晋会说“一个民族的落后首先是其精英的落后,而精英落后最显著标志就是他们经常指责人民的落后。”诚哉斯言!

我不同意魏世博所说的“衰亡民族”,这不是一个衰亡的民族,这是一个为生存而充满活力的民族,就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们和羚羊们。对于这些动物来说,生存是关键,任何形而上的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缺乏个人的叙述,缺乏个人的存在感。所以你可以说,我们没有灵魂,没有信仰,但不能说我们没有活力。若没有活力,包括你我在内,每年怎么会有这么多官员学生精英,络绎不绝地飘洋过海?开放以后,我们迸发出异乎寻常的活力,却仍旧难以走出成王败寇的奴才和流氓文化,专制的土壤依旧深厚地让人绝望,再加上英雄主义的匮乏,才有了上述看似相互矛盾的现象。

我能感受到一些基督徒那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想让中国社会以基督教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接受作为改变中国的途径。不过据我看,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仍旧是从那耻辱、自卑和自豪的源头而来,从而带来了相当的功利性质,而且急于求成。李颉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无责”。只有把这些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个人身上剥离出去,每个人以更真实的方式,参与自己的生活。让更多的人从追求“生存”的状态,转变到自觉的“存在”状态,自然而然,中国就会慢慢转型,那才是中国之福。

2011年07月21日 Posted by | Books, 宗教, 个人, 中国 | 留下评论

在家(六)——请菩萨

这一天是婚礼的前一天,家乡的规矩是“请菩萨”。我们方言里没有“神仙”这一说,都叫“菩萨”。这边的传统婚礼,也是有“司仪”的,不过这位司仪还要兼职吹唢呐,俗称“鼓手”,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们。

这位就是我哥哥婚礼的“司仪”,也是我爷爷的大妹夫,“请菩萨”还需要他来指点。老爷子80多岁了,还经常出去办事。自个儿弄个电瓶车,回到家往往都凌晨了。这前一天晚上他还出去了,下午累的实在不行,不得不去我爷爷的弟弟那儿睡了一会儿。他跟我说,他从十几岁开始做“鼓手”,是祖传的手艺。除了当年运动闹得厉害,停了十几年,其他时候一直从事这门行当。他热爱这行,却后继乏人,现在仅仅带着一个女徒弟跑江湖。这是他在准备要供奉的神仙们,看看都是哪些:

嘿嘿,西池王母和南极仙翁都是耳熟能详的神仙,这三天三宝上帝还是第一次听说,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最后的那“家堂六神”,多半也是指自己家供奉的六位神仙。从一段郭德纲的相声《济公传》的注释中查到,

“家堂六神者,钟馗、井泉童子、东厕司、灶王、门丞、户尉也。能查到的还有另外两种说法:“司命、宗亲、福德、后土、门神、井神,俗祢五祀六神”和“天地、家堂、南海、灶君、财神、土地”。

济公本就是临安杭州一带的,离家乡很近,估计是同源。从我所知晓的情况来看,这最后一组可能性最大,基本都听我奶奶提起过。看来这一传承,是道家的,与佛家和其他来源复杂的神仙没什么关系。这“请菩萨”要细究起来,是不恰当的,毕竟这里一个“菩萨”都没有。红纸用红丝线绑在火柴盒上,这样等一下就可以站着放在桌子上了。

这就是“请神仙”的所有供品了。前面两大盘是“寿桃”,后面圆圆白白的是“饭圆”,上面嵌的是红枣。中间两盘是素糕,在后面的是面条,小吃,红鸡蛋,甘蔗等等不一而足。最后面那两个红色的突起就是老爷子写的神仙了。没记错的话,这次供的是“南极仙翁”和“西池王母”。不过最有意思的当属它们旁边的那装置。

聚宝盆下面是我家的米斗,估计比我岁数都大。内放大半斗的米,以及剪刀,镜子。高高跳起的那是我家的秤,上面盖以红布。我是半点也不知道这个装置是干嘛用的,我记得我问了一下老爷子,老爷子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过有网络,一查才知这叫“拜斗”。

斗:代表宇宙(天圆地方,因此斗代表天乃作为圆型)。
米:代表万里(宇宙布满万星,米又是民间最普遍的避邪物,汉以前更用米作为道教降神之物,故将米置入斗中)。
尺剑:代表青龙(属木,位于东方,斩除不祥)。——我家可没这东西,不过这秤杆估计替代了尺剑。
秤:代表白虎(属金,位于西方,其秤花如虎尾)。
剪刀:代表朱雀(属火,位于南方,其形状如鸟嘴)。
镜子:代表玄武(属水,位于北方,其状如龟蛇合体)。
斗火:代表安斗之人本命元辰。——这红布就是“斗火”?

这么一看,还真齐了,而且都是我自己家的东西。看来这祈福驱邪,“拜斗”必不可少;要成家立业,这些东西也缺一不可啊。

2011年06月1日 Posted by | 高兴, 宗教, 个人, 中国 | 2条评论

在家(四)——神仙们

这篇送给如猫。

过年刚回新加坡的时候写了几篇,但还有很多照片,一直没有整理出来,趁这个机会,好好收拾收拾。

这是年前祭祖,放在桌子上享受供品的众仙图。一共六格,供养了三十位神仙,真是济济一堂。

左边第一位是“蚕花五圣”。我们这地方自古养蚕,供一位与蚕桑相关的神仙无可厚非。我首次听说这位神仙,五圣是啥意思?五个人还是这神仙就叫“五圣”?前些日子在超市看到有卖桑椹的,一看价格吓得我屁滚尿流。当年桑椹采摘季节,学校动员全部学生去采摘桑椹,国家按几分钱一斤收取。然后除去外皮,留下种子作培育新桑树之用。那一段时间,所有学生嘴边手上都是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的紫色。很多年没吃过桑椹了,也很多年没吃过鲜嫩的棱角了。回头看这蚕花五圣,捧的竟然是金元宝。你又不是财神,凑什么热闹啊?他下面的四位分别是端碗洒水的“雨师”, 挥舞芭蕉扇的“风伯”,以及两位“土地”,这一组神仙,都和蚕桑有关。

往右边一点是手拿春秋的“关帝”,下面则依次是“禄神”,“文昌”,“河伯水官”和“送子娘娘”。这一群神仙,搭配得古里古怪。

再右边那骑虎持鞭的叫“赵玄坛”,就是武财神赵公明,带着“家堂”和“路头五圣”,再下面是“田公”和“地母”。“田公”“地母”好理解,这“家堂”应该是方言中的“家堂菩萨”,意思是自家供养的菩萨。至于这五圣,我费尽心思,冒着中毒的危险,找到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文字:

  五方贤圣神,不知始于何代,亦不悉其氏族爵里。或云通称福德五圣,固上界贵神,明太祖悯阵亡战士,因五人为伍之义,俾得庙食一方,遂假托五圣之名,要不见于正史,莫可得而考也。惟大江以南,庙貌最盛,自通都大邑以及三家村落,在在有之,不下数千百万,名亦种种不一。在田者曰田头五圣,在大树者曰树头五圣,在民居屋上者曰檐头五圣,在路间者曰路头五圣,在水滨者曰水仙五圣,民间婚嫁或在新妇冠上者曰花冠五圣,在桥者曰桥前五圣。

这段文字出自《阅世编》一书,一清朝人写的。到目前为止,豆瓣上只有三个人读过。稍微看了看,相当不好读,怕是不会去读了,幸好这段文字相当通俗。而且这么一来,上面的蚕花五圣也就可以解释的通了。另外仔细看,那“田公”还带着一副对联:

粮油多似海,米面积如山。

够通俗够直白。

第四格内是“五路财神”领头,看来这地方喜欢这个“五”,甚至连每个格子内都非要凑五个神仙。“五路财神”带着“招财”“利市”两位偏财神招摇过市,想不发财也难啊。下面还有“和合二仙”,“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不过怎么看怎么像一些三流武侠小说里的典型人物(我想我需要面壁思过一下了)。

第五格内,领头的是最有名的“观世音”菩萨,左手拂尘,右手杨柳瓶的经典造型。下面的“姜太公”拿了面旗子,上书四个大字“百无禁忌”,心想这姜太公够开放啊。一查才知这还跟造新房,上梁的时候梁上挂的那块大红布有关,上书“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可以用来避火灾的。太公旁边是这里有名的“蚕花娘娘”(马鸣王)。骑白马,捧蚕茧,活似来参加“蚕花”庙会来了。这蚕花娘年与上面所说的“蚕花五圣”是什么关系,我也不知道。不过有人考证这其实是一个神仙。既然我家祭祀的画折上他们是两位神仙,那这家伙的考证再靠谱也是错的。

下面是“三官”和“圣帝”,“圣帝垂恩远,三官赐多福”,两位好神仙。

最后一格,是“如来佛”带着“王母”“寿星”并两位“土地”。“如来”在家乡的地位远不如“观音”菩萨,在这里有些凑数的嫌疑。

2011年05月31日 Posted by | Life, 宗教, 个人, 中国 | 一条评论

我们被骗了多少-荒谬的唯心主义

在查了一些资料之后,我发现关于这个问题,我原先的理解有些问题。有些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考虑才能明明白白的写出来,而更多的问题,我了解得还太少。当时贸然的写了这个题目,现在觉得有些自大了。

就像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对世界的理解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在认识世界方面有本质的不同。

唯物主义认为,在物质和意识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或者说物质占主导地位。唯物主义有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立场;唯心主义也有同样的情况。我们在学校里所学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代表人物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参看维基百科上关于唯物主义的论述)。

关于唯心主义,维基百科解释说,“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的第二性,也就是说: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对于这个解释我是很不满意的,好像是把唯心主义作为唯物主义的对立面提出来了。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的《唯心主义》一章内说道:“’唯心主义’这个名词,各个哲学家使用起来意义稍有不同。我们把它理解为这样的学说:一切存在的,或者至少,一切为人所知道是存在的,在某种意义上,都必然是精神的。”对于罗素的这个说法,我是比较赞同的。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必然只存在于他的头脑中。若他死去,这些认识就消逝了。既然人的意识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这个世界对于这个人来说,也就不存在了。

中国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我们的课本上至少有下面两人。

王守仁(公元1472年—1528年),今浙江省人,通常称他为阳明先生,是杰出的哲学家和有名的政治家。其《传习录》上记载:“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坛经》里说:“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两个人的提法是不是唯心主义,我不敢确定。不过作为一种对于认识世界的方法,这种所谓的唯心主义思想为很多人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提供了很多养分。惠能的“仁者心动”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就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简单得把这种观点归为荒谬,实在是荒谬。

不过这点荒谬算不得什么,也许是政治课实在无聊,我们的国人极少有明白关于唯物主义的涵义的。而且事情到了中国,往往走比较极端的路线。中国的唯物主义,我觉得在很多时候,应该写作“惟物主义”才对。而中国的唯心主义,很多时候也应该叫做“惟心主义”。所以中国多的是盲信之人,多的是惟科学主义者,而很少看到理性一点的人。

我本人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人不是完美的,我们的大脑也不是完美的,我们的认知也总是受到局限,总有一些东西理性无法判断,或者说无法得到完美的答案。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宇宙,以及我们人类自身,都有无数的秘密还未揭开。我也倾向于认为,要求人类有朝一日达到无所不知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失去了探索和追求的人类,将是最可悲的人类。

(后记:我后来查了字典,发现“唯”与“惟”是同义的,这两个字在很多方面是可以互相用的。我上面写作“惟物主义”的本意是我们国人一般把“唯物主义”当成了这个世界只有物质没有其他的冷冰冰的世界,而忽略了其中的意识。从字面上确实可以这么理解,我觉得这是翻译的问题:materialism。不过后来我又查了一些资料,金山词霸内,它对唯物主义给的定义是这样的: 该理论认为物质实体是唯一现实存在,包括思想、感情、想法、意念等在内的一切均可从物质现象的角度进行阐释。在这里,意识不是第二位了,而是以物质为基础了。我想在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别人下一步会做什么,以及无法确定下一分钟人类世界会怎样以前,绝对的唯物主义是不成立的。我也不相信有这一天到来的时候。)

2007年02月21日 Posted by | 宗教, 个人 | 一条评论